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我们是有区别的

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我们是有区别的

--阮氏兰(NGUYN TH LAN)博士

1000.png

同声传译,即大家口中的同传翻译,下文简称同传;交替传译,即大家口中的交传翻译,下文简称交传。这两种翻译,都是在会议翻译中常见的方式,在电影《亲爱的翻译官》中,经常出现的非常“高大上”的一种翻译服务项目,请随本文一起,去了解他们的区别吧。

首先,同传的全称是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简称“同传”,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其下又可以细分为“耳语同传”、“会议同传”等。

一般是指译员在讲话者讲话的同时,不间断地将讲话内容,通过口译给受众的一种实时口语翻译的方式,同传的过程中,可能需要专业的设备,将翻译内容同时传给1个或者N个目标人员进行收听,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各类专业的大型会议,通常由2-3名具有级高翻译水平的翻译人员时实进行轮换翻译,以保证同步效果。同声传译的核心就是高效、快速响应、实时,能保证演讲、会议进行中没有语言障碍。

当然,同声传译的翻译员一般收入也是相对较高的,但成为同声传译翻译人员的门槛,也是非常的高。虽然现在软件翻译已经开始盛行,更有通过软件实时识别的场景,但是,因为技术原因,世界上超过95%的国际性会议,还是会采用纯人工的同声传译这一方式来进行翻译。

同声传译的历史,在西方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巴黎和会。当时的口译活动,被今天的翻译界视为会议口译的真正初始,口译人员采用英、法两语进行交替口译的方式。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同声传译技术却是在稍晚之后的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中,美国的商人Edward Filene、电气工程师Gordon Finlay以及当时的IBM总裁Thomas Watson一起,共同发明了最早的同声传译设备——Filene-Finlay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同传耳机、转换机和麦克风,极大地改变了后来,在国际会议中口译的方式。

在同传设备发明后,于1927年,首次在日内瓦的一次国际劳工组织组织的会议上,使用了这一同声传译设备。不过,由于当时的技术原因,同声传译在早期时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一直到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随着世界上国际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加,同声传译才开始在欧洲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

说到同传设备,就要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设立在德国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艾森豪威尔的译员Lecm Desert首次将同声传译设备引入了审判中,从此,同声传译才真正的逐渐成为多数国际组织会议的口译工作方式。

交传,也就是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口译人员坐在会议室里,一面听讲话者进行源语言讲话,一面快速进行笔记。当讲话者发言结束或停下时,口译翻译人员用清楚、自然的目标语言,进行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源语发言的全部内容信息。重庆阮氏阳光翻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LOGO.png

会议口译中的交替传译,要求口译人员能够一次性听取长达五至十分钟连续不断的讲话,并运用专业的翻译技巧,完整的、准确的将全部内容翻译出来给受众听。

无论是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其核心目的,均为了方便语言不同的人群间,能够清晰、无障碍的进行即时沟通。会议口译中,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主要需要根据会议形式、需求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最终进行选择,其功能以及对质量的要求等本质方面是完全相同的。通常会议口译人员应当同时熟练的掌握两种模式的口译技能。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交替传译通常用于规模较小,而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景,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小范围磋商、记者采访、司法程序、宴会致词、新闻发布会,又或者小型研讨会等等。

同声传译,因其具有不单独占用会议时长的这一先天优势,已发展成为会议口译中最常见的方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场景中。几乎所有正式的国际多语言会议以及国际组织活动都是采用的同传作为标准口译方式。

作为一位专业的翻译从业人员,其实同传与交传,在某些方面的门槛比较高,但是难度方面,相较于笔译,却是更简单。

重庆阮氏阳光翻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业务范围.png

共 1 页 1 条数据